文/罗与之
有人说,来到武穴,不上仙人坝,等于没有看到武穴的风光。
此言不虚。适逢国庆长假,我陪一位作家登上仙人坝。这位在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感慨地说,占尽山水,享受禅意。
仙人坝座落在武穴市腹部。北边是柳界公路 ,南面是黄黄高速 ,交通四通八达,库区四面环山,水源充足,阳光充沛,是养生的福地。亦是一个宜观山、避暑、休闲、垂钓、疗养、度假和娱乐的好去处。
是啊,这里有山,有水,有儒,有禅,是块风水宝地。仙人坝连接两座山,一座名叫观音寨,一座名唤廉贞寨。传说当年蒋祖在暹逻国遇难时,是观世音菩萨引渡他到这里的。为了不忘观音的恩德,蒋祖创建大藏禅寺,特将庙门对着这座云遮雾绕的山峰,取名观音寨。观音寨上有茂密的松树和楠竹,郁郁葱葱,更兼曲径通幽,鸟鸣蝉欢,泉水叮咚,如同仙境一般。
仙人坝有着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,四周建有大藏禅寺、罗汉寺、金山寺、龙王庙、大王庙、白发庵等。如果把仙人坝水库比作一块碧玉,那么这些寺庙便是嵌镶在边上的珠宝。这些禅院或亭台楼阁,或依山造势,或布局精巧,或百态千姿,或别具一格。仙人坝水库之西北,是大藏禅寺。这是武穴市境内建设最早,规模最大的佛教圣地。相传在盛唐时,蒋祖从西域带来稀罕的“ 菩提树”,云游东土,辗转反侧,在此修建大藏禅寺,跻身为当时闻名大唐的36座寺庙之一,成为广大信众的一处精神家园。
登上观音寨顶北望,只见群山环绕,像九条欲跃腾空的巨龙,而这观音寨犹如巨龙口中吐出的碧珠。再看水库,地形像只张开双翅的大鹏。那平静的水面上,群山倒映,有几只帆船游动,像掠水的鸟。俯视寨下,便是仙人坝,犹如仙子遗落的一条莽莽玉带。而一桥飞架西东的仙人坝大渡槽,高卧在观音寨和廉贞寨之间,又像一道彩虹,十分壮观。仙人坝坝址原是块风水宝地,名叫“金葫芦”,葬有明代重臣吴亮嗣。我母亲是千万个当年仙人坝水库的建设者之一,生前曾告诉过我,仙人坝本来是一道山梁,山梁上是古代大官的墓地,墓地有条青石板通道,长约百丈,石道两旁是合抱粗的柏树,还有石牛石马各36匹,使我联想到曾经到过的乾陵。后阅读明史,始知这位刚直不阿的万历朝中宪大夫,是楚党党魁。他惩治官场腐败、除恶扬善,威震四方,功高震主。后被迫辞官回乡,开馆授徒,倡导耕读持家,教化百姓,树立了清正家风,遗德于后世。吴亮嗣遗嘱:“我生是直人,死了也要站着埋!”那意思是说,我一生正派耿直,宁折不弯,就是死了,也决不躺下,而是站着!身后乡亲们尊重他的意愿,将他立着葬在仙人坝上,并得到历代百姓的祭祀。
这些遗产,如今都埋没在仙人坝之下了。也许是受其影响,自此后仙人坝水库四周诞生了不少才俊。如有“水杉之父”之称的干铎,“新闻骄子”郭超人,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陈播,乡土诗人刘不朽……
我对这位作家说,小的时候,我经常在这山上放牛、拾柴呢。作家笑道:“那也是神仙过的日子,逍遥,快乐。”是啊,那时候,我和垸里的小伙伴们经常来到观音寨上放牛。记得山寨之上是成片成片的松树,成片成片的楠竹。寨上有道山涧,常年清泉不断。山涧两边是茂密的青草。记得每逢星期天,小伙伴们便从生产队里牵了牛,上观音寨放牧。走上山寨,大家便放心地抛了牛,任其自牧。每每此季,小伙伴们玩起了游戏,捉迷藏的捉迷藏,甩扑克的甩扑克,走挺棍棋的走挺棍棋。而我则有了“私心”,拿着一个小网兜,索溪而上,要找寻一种金色的山龟。听大人们讲,观音寨上有种山龟,浑身金黄,是一味良药,病人吃了可立即康复,傻子吃了可变聪明。传说当年吴亮嗣就是少小时,在观音寨上捉到一只金龟吃了,才考上进士做了朝廷大官的。而我对做官没有妄想,只是想捉到金龟,使久病的父亲得到疗治。然而,无论我多么的虔诚,多么的细搜,却不见金龟的踪影。这样做,我已经坚持很久了,仍一无所获。当时我就怀疑观音寨上并无金龟,怎么从未见到有人捉到它呢?
我和作家顺涧而下,边走边忆往事。忽然,作家惊叫一声,“金龟!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果见涧中的青石墩上,一只金龟正在沐浴阳光呢!
我和作家伫立在溪边,仔细端详着它:金龟遍体黄色,甲骨是黄的,头是黄的,爪子也是黄的!它有拳头那么大,又像坨金元宝。兴许是金龟发现了我们。它迅速缩回头,收取四肢,随流水而淌。作家问我:“抓吗?”我摇了摇头。心想,倘若是当年,见到金龟,我会欣喜若狂的,能治愈父亲的病,是当年我最大的愿望。如今时过境迁,父亲早已没了,而我亦过了充满幻想的年龄。捉到金龟,又有什么意思呢?此际,只见金龟落入水潭,小心翼翼探出脑袋,四脚一划,钻进了石岩里。
走下观音寨,我们来到巍峨挺拔的仙人坝。放眼望,只见库水碧波荡漾,此际有游艇驶过,犁起一条白浪,后面紧跟着一群觅食的鸥鸟。
仙人坝水库的鱼多,好钓,是垂钓的理想之地。我和作家亦不脱俗,寻了处叉水滩,垂钓。不一会,有鱼儿上钩,钓起的鱼儿沉甸甸的,有鲫有鲤,作家风趣地说:“真是大鲫(吉)大鲤(利)呵。”
仙人坝是我童年的乐园,亦是我的精神家园。我为家乡拥有这么好的风景,这么山水相映成辉的宝地,感到无尚的荣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