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,现在终于要改造了,以后出门再也不用愁了!”8月29日,家住武穴街道东新村社区的居民王阿姨,看着东港路4处违规占道建筑被逐一攻坚拆除,难掩期待之情。作为连接武穴永宁大道与北川路的重要背街小巷,东港路承载着周边三千多户居民的日常出行,也始终牵动着街道、社区与各职能部门的心。如今,随着前期规划、拆违工作有序落地,东港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式步入快车道,一场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品质的“焕新行动”正在这里展开。

民有所呼,破解“出行难”成当务之急
东港路全长约500米、宽约8米,看似不长的路段,却是连接周边商圈、学校、医院的交通要道——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次,车流量达千余辆次,是居民生活出行的“必经之路”。然而,因濒河路基长期软沉,道路龟裂、凹陷严重,安全隐患突出,“晴天尘、雨天泥”成为常态,“送孩子上学总是不安心,生怕摔倒。”居民胡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更让居民担忧的是,日渐密集的车辆,少数户主的违规占道,让道路变得愈加狭窄,人车混行导致通行效率低下的同时暗藏安全隐患,更让老弱群体出行多有不便。2023年,武穴街道东新村社区曾多方筹措资金,联合相关单位对部分沉降的下水管道、污水池进行垫高处理,对塌陷路面填土加固并硬化,但受限于资金的局限性,道路整体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,全面升级改造已是民心所向、发展所需。

政有所应,多方联动擘画焕新蓝图
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为了彻底解决东港路的“出行难”,武穴街道高度重视,将东港路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,东新村社区通过“垸子夜话”、居民座谈等形式广泛汲取民意,形成涵盖交通、环境、功能等四大类12项具体需求的改造清单。“我们希望增加停车位”“老人小孩需要活动的地方”“希望路灯更亮堂些”……居民们的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记录、梳理,让改造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吸纳居民想法。
在武穴市城市更新二区指挥部的统筹部署下,武穴市人大常委会、武穴市城投集团、武穴街道等部门积极介入,为项目注入了“强心剂”。今年3月份以来,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,多次实地调研东港一港两岸规划建设,东港路升级改造项目进度,逐项梳理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与难点,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、时间节点及工程方案,要求“对照时间节点完善建设方案,加紧推进港岸违建拆除,确保施工队伍按期施工,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”。
从“垸子夜话”听民意到部门协同,东港路升级改造的“堵点”被逐一打通:资金筹措有了方向,规划方案愈发完善,各部门形成了“齐抓共管、合力推进”的工作格局,为工程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攻坚先行,拆违清障彰显改革决心
升级改造,拆违先行。8月中旬以来,东新村社区联合市园林局组建专项工作组,对东港路施工范围内影响道路拓宽的部分树木开展伐树作业,为后续道路拓宽、管网铺设等施工环节扫清了空间障碍。
8月29日,一场更大规模的“攻坚行动”在东港两岸展开。武穴街道联合综合行政执法中心、东新村社区及各包保单位,组织150余人、出动2台挖掘机,对东港两岸的违法建筑进行集中拆除。此次行动累计拆除违建4处,清理占道面积200平方米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彻底扫清项目障碍,展现了街道力破沉疴、焕新城市的坚定决心,赢得沿线居民的支持。

未来可期,高标准打造宜居宜行样板
据了解,东港路升级改造工程并非简单的“修修补补”,而是以“城市更新”理念为引领,围绕“安全、便捷、绿色、宜居”的目标制定高标准规划,预计项目总投入超300万元。工程将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设路面,实行人车分流,全面升级排水管网,并增设节能路灯。此外,方案还注重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,致力将东港路打造为集“安全通行、文化展示、宜居环境”于一体的标杆街巷,实现从“交通动脉”到“生活风景”的品质跃升。从“盼改造”到“抓落实”,从“破难题”到“谋新篇”。东港路升级改造工程既是践行“人民城市”理念、落实城市更新行动的关键一环,更是以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的生动体现。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,武穴街道将以此为契机,持续攻坚克难,以点带面提升全域城市品质,这条承载着居民期待的小巷,即将迎来华丽蜕变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写下温暖的民生注脚。

通讯员/夏文超 杨曼 廖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