笃学实干见成效——蕲春一体推进学习教育引领便民利民惠民

07-16 22:14  

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 吕雷、陈钰)设施修缮、解纷化解、贴心服务……蕲春县始终紧扣“转作风、办实事、解民忧”主线,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干部素质提升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,用一件又一件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的民生实事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风正气。


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。这背后,是蕲春县委、县政府的统筹发力和久久为功。县委书记胡安元强调,要将学习教育作为统领全局的平台抓手,坚持“一体推进学查改”,厘清逻辑、加强统筹,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与创新发展动能。年初以来,蕲春县级领导建立基层联系点113个,下基层调研280余次,领办完成民生实事70余件,带案下访化解信访问题23个,推动解决基层治理、惠民服务、产业发展等群众关切问题。

转作风,矛盾化解在一线

“真没想到啊!拖了整整一年的工钱,半天就拿到了。”初夏,蕲春县张塝镇农民工霍某林攥着刚领回的5600元工资,激动地向调解员致谢。他辛苦挣来的5600元工资曾被包工头长期拖欠,多次讨要无果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调解室,没想到专业调解员仅用3个小时就帮他化解了纠纷。

这暖心的一幕,正是蕲春县以作风转变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注脚。在县委常委会(扩大)会议和以案示警专题党课上,县委书记胡安元指出,群众最反感的往往不是“大贪大腐”,而是“门好进、脸好看、事难办”的推诿作风。全县4万余名党员要聚焦突出问题,敢于动真碰硬。

转作风方向既定,党员干部是关键因素。“要以‘干部素质提升年’为抓手,坚持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性、基础性工作来抓,聚力开展‘六大攻坚行动’,着力锻造一支服务蕲艾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尖兵。”年初,县委书记胡安元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调研时掷地有声地表示。

蕲春县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、共促发展,带领全县党员干部探索走出一条“文化铸魂、品牌引领、产业协同、联农带农”的大健康产业特色发展道路。2025年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节期间,蕲春县县建立扁平化指挥日清日结工作机制,以精细策划活动、精准安排任务、精致服务保障为目标,建立“需求——响应——落实”闭环机制,卫健、公安、文旅、商务产业发展中心等十余家部门党员干部高效配合,承担展厅搭建、交通疏导、医疗保障、文化展演、学术峰会、产业论坛、专家义诊、“乡村网红走基层”等目标任务,保障节会期间各项活动有条不紊顺利圆满,实现了节会期间“零投诉”“零差评”。

一事一天地,一卷一民生。站稳人民立场,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出发想问题、尽职责、作决定,需要深厚的为民情怀。该县张塝镇以学习教育为突破口,创新推出“1+4”矛盾纠纷化解体系,以《“三所一庭一中心”矛盾纠纷“大调解”工作方案》为总纲,配套建立调解员“持证上岗”、案件分级处置、文书标准化、“以案定补”等4项制度。“以前调解靠经验、凭情面,现在按制度流程来,该谁管、怎么管、何时结,一目了然。”

平台下沉,激活基层治理。在张塝、孙冲两个片区,挂着“人民调解工作室”牌子的建筑格外醒目。这里推行“热心接待、耐心倾听、细心调查、诚心调解、暖心回访”的“五心服务”,建立普通纠纷“门诊”即时调、复杂矛盾“会诊”联合调、疑难案件“急诊”快速调的“三诊机制”。张塝居民周天生说:“以前邻里吵架动辄报警,现在调解员上门讲清道理、评明是非,很多矛盾在萌芽状态就化解了,真正做到案结事了。”

专业赋能,调解员成为“减压阀”。蕲春县县通过公开招聘组建专职调解员队伍,既熟悉法律政策又懂乡土人情。镇里定期组织培训,让他们既能“说得清法理”,又能“讲得通情理”。“以案定补”机制更让调解员更有动力,如今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,用真心换真情。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张塝镇调解成功的14起纠纷中,79%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,民转刑案件实现“零发生”。

办实事,口碑烙在心坎上

“用救生竿伸向落水者,如果救生竿不够长,就用救生圈绑根绳,抛向落水者前方……”盛夏时节,在漕河镇菜园头村水塘边,蕲春县县平安建设办公室党员吴兵正为村民演示应急救援要领。“村里水塘多,学会这些方法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村民余佳政说。

实事办实,群众评判。蕲春县县将防溺水作为检验干部担当的“实践考场”,构建起全民参与的防护网。在蕲河沿岸,由多部门组成的巡查队正细致排查隐患,救生设备、警示标牌等已设置到位。“自5月初以来,我们设立了3个值守站,每天都有专人值守,并在午后、傍晚等重点时段加强巡逻。”漕河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詹维介绍,全镇重点水域都配齐了救生设备,确保“危险水域不脱管”。

安全守护,织密防溺水网。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师张卓等深入社区家访,反复叮嘱学生注意防溺水安全。全县累计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1281场,教师家访55240人次,14.9万名学生及13.5万名家长接受教育。“管好自己的孩子,是我们的头等责任。”学生家长陈小清的话,道出了家校共育的共识。

医疗惠民,填补空白减奔波。“以前去武汉做高压氧治疗,光往返路费就要几百块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了。”在县医共体总医院(县人民医院),刚结束治疗的患者李大爷感慨道。蕲春县首个高压氧舱的投用,填补了县域治疗空白(可容纳20人,配备自动化操作舱和生命支持系统)。“院党委全程挂图作战,项目从立项到运行仅用半年,就是要让群众少跑腿、得实惠。”中心负责人洪康迪介绍,党员骨干组成的医护团队每天为每位患者定制方案,让治疗更精准。

出行便利,服务升级路更畅。“以前老龄卡年审要爬二楼,现在一楼就能办到手,真方便!”7月10日,漕河镇吴庄社区的王奶奶在公交服务点连连点赞。今年4月,蕲春县完成城区公交国有化改造,87台公交车、13条线路收归国营,针对“随意停、等待久”等问题,实施车辆升级、司机培训、线路优化等“1+5”措施,安装服务监督卡,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。“上半年群众满意度提升22个百分点。”县齐丰公交公司负责人何少川介绍。

在蕲春县向桥乡大元线改扩建工程开工现场,机械轰鸣,杨畈村陈大爷难掩激动:“这条路盼了好多年!”作为连接5个行政村的要道,之前的老路狭窄破损,如今将拓宽至5.5米并铺沥青。同时,蕲春县赤东镇施工的省道清蕲线中,项目部创新“少量多次”洒水法,既防扬尘又保安全。“跟项目部反映老路雨天坑洼后,他们一到雨天就提前平整,保障我们出行。”赤东镇苏圩村党支部书记陈元说。

强服务,推陈出新促发展

“改造后太方便了,下楼遛弯还能喝茶看书,舒服得很!”横车镇许岗村村民的话,道出了党群服务中心的蜕变。而在过去,这里“有围墙、设柜台”,群众觉得“有距离”,有事办理才登门。腾出空间打造妇女儿童之家、老年人活动区,这里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常来的“幸福乐园”。

今年来,蕲春县选取9个行政村开展“亲民化改造”,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建立“县—乡—村”三级联动机制,组织镇村负责人赴外地取经,通过座谈走访倾听民意。“改造不是提升‘颜值’,而是融入群众需求。”横车镇镇长张源泉说,“许岗经验”走出横车,正逐步在全县推广,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了“群众的家”。

城市治理,规范有序显温情。每天清晨,漕河城区枫树林疏导点摊位整齐排列,商贩热情吆喝,居民自由选购,“以前这里占道经营堵得慌,现在规范多了。”县城管执法局还在城区开放餐饮外摆,26家商户依规经营。“城管主动上门讲政策,划定了时间和范围,我们经营更安心。”蕲春宴酒店经理高玲说。市民童女士也点赞:“下班顺路能买到知名餐馆的菜,城市更有烟火气了!”

针对乡镇环卫设施老化问题,蕲春县城管执法局专班提前奔赴15个乡镇办调研,精准投放50余辆垃圾转运车、1500个垃圾桶、100座分类亭。“以前靠人力三轮车清运,效率低、强度大,现在有了专用车,轻松多了。”乡镇环卫工人张师傅说,设备到位后还有专人培训维护,确保管得好、用得好。

县残联党员干部们带着真情实感,逐户走访,详细评估残疾类型、生活习惯、房屋条件,建立翔实工作台账,完善“一户一策”。他们的目光聚焦在残疾人日常起居最核心的需求上,“改厨、改厕、改坡、改门、改水电”等五类事项成为改造重点,精准发放适残设备、应急用品、智能辅具。这样的“幸福升级”,今年就有吴友生、柯金叶、胡凤银等104户家庭受益于这项工程。

政务服务优化,流程精简更加贴心。“以前办道路运输证换发,要跑3个科室,现在一个窗口2天就搞定。”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窗口,运输业从业者们感受明显。该窗口梳理187项高频业务,实行“一窗受理、内部流转”,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%。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,推出“帮办代办”服务。今年3月,檀林镇70岁的个体货运司机来办审验,因不会用智能手机犯难,工作人员全程协助,半小时就办完了。“据统计,仅今年1至6月,窗口就办理了货运审验978件、从业资格证1979件,群众好评不断。”工作人员张熊说。

蕲春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陈丹说,事实证明,只要我们强化服务意识,践行责任担当,把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结合起来,为大局着想、向创新拓展,工作就一定能实现精细化、长效化。

聚链成势,聚力赋能。无论是产业发展时代课题,还是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,蕲春始终以链式思维来推进全链条贯通、全过程融合、全要素参与。

一方面,2024年蕲春县成功引进九州通、嘉道资本等龙头企业,与国有企业蕲州府供应链公司共建供应链平台,推动蕲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蕲艾全产业链带动30万人就业增收,让一株小草真正长成了富民强县的“黄金产业”。另一方面,蕲春县以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实事创业,坚持以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为引领,锚定“科技创新”核心引擎,推动蕲艾产业实现“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”深度融合,走出了特色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路径。在今年的生命健康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,10个总投资超3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、落地蕲春。

从党群服务中心的“幸福乐园”到街头巷尾的“烟火气”,从化解纠纷的“快车道”到守护安全的“防护网”,从产业发展的强势崛起到学习教育的蔚然成风,一份份责任倾注在党员干部的心头,一桩桩实事诠释着人民至上、发展至上的担当,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见证着强县富民的和谐。学习教育成果在2398平方公里的蕲阳大地落地生根,以学促干、以干践行、以行增效,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
点赞

相关阅读

https://img.cjyun.org/a/10127/202507/1924a4c349b696019223b555d112f0bd.jpe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