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疫文艺|朱佩兵:抗疫杂记

03-07 13:47  

静待花开

——抗“疫”杂记(一)

武穴市委宣传部 朱佩兵

一场疫情席卷城乡,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。这个春节,注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痕。

此刻的我端坐窗前,窗外的风呼呼作响,冰冷的雨丝从缝隙中挤进来。昨天还是天清气朗,今天的气温却象过山车一样陡降。

春要来,冬却扯着它的脚步,它们在僵持着,亦如这多变的疫情。透过雨帘,抗“疫”中的幕幕片断涌上我的心头。

卖菜

我所居住的村地处城郊。

正月初五一过,气温升高了,田间的白菜、西兰花、大白菜、包菜等时令蔬菜唰唰地往上长,早的已缀上了娇嫩的黄花。

“这菜不抓紧卖就会死在田里,会浪费。”隔壁的黑叔指着前面一片葱绿的菜地蹙着眉对我说。

可是村里只留一条路通往环湖大道,并设有卡把守。其它的路都堆了土,封死了。

里面的人出不出去,外面的人进不进来。

这一堵把菜贩子也堵住了。

住在城区的同学老孙打来电话:城里要凭证出入,一家一天只能安排一人出来买菜,凭证进超市。昨天,好不容易出来,站了三个小时队,等到排到自已面前,超市的菜却卖完了。他空手而归,有点沮丧。

一方面城里的人买菜难,另一方面,农村的菜出不出去。蔬菜是我们这儿农民的主要收入,菜出不出去,大伙儿都心急如焚。

一些“牛人”就开始出现。

隔壁的大富叔就是“牛人”。一天半夜三点多,他趁守卡的干部睡着了,轻手轻脚解开绳子,偷偷溜出去送菜给菜贩。第二夜他故伎重演时,惊醒了守卡的干部,毫不留情地被劝退回去。

此路不通,他又想出了新招。他用三轮车拖着菜从地边缘的一块沼泽地绕过去上环湖大道。

“沼泽地泥土松软,一踩车轮就会陷入泥里,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拉上去的。唯一的办法是连拖带抱。”村长强叔一脸无奈“真防不胜防啊。”

我乡党为了生存真是无比坚韧。

村里后来换了个思路:成立了一个代销小组,叫农民分批次把菜放到卡口。联系城里的菜贩、超市,分时段过来拖菜。卖菜的买菜的互不接触。由守卡口的志愿者通过微信收钱,再转给农民。

思路一转,效果出来了:农民的菜出去了,收入上来了;也增加了城里的蔬菜供应。

标语和纸

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组分了四个督办专班,到镇村督办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工作。

在镇村跑了一圈,遍布城乡的一些标语令我印象深刻:

发烧不说的人,是潜伏在群众中的阶级敌人

今天到处串门,明天肺炎上门

我们这里没有雷神山、火神山、钟南山,只有崔家山

串门就是互想残杀,聚会就是自寻短见

拜年就是害人,聚餐就是找死

出来集会就是无耻之辈,一起打麻将就是亡命之徒

……

和一位镇长谈到这些“硬核”标语。他朗笑道:“这些标语看似简单粗暴,但十分有效,切实推进了工作。”

我想: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,必须穷尽一切手段有效调动群众、组织群众。非常时期,一切有利于防控的标语就是好标语。

下午,到了一个山区镇,一个镇干部说:这些日子我们印的宣传品太多,镇里文印店的纸就用完了。现在实行交通管制,从外面进货也不方便,若再有印刷任务,我们就没办法了。

到另一个镇,和一位负责宣传的同志谈及此事。他另有一番感慨:我们这儿的红纸用完了,白纸还有。最近的一个通告只好用白纸印刷,但这些白纸贴在群众屋门口,前脚贴好,后脚就有老百姓撕掉。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对白纸有点忌讳,认为不吉利。

这也是个提醒:搞宣传工作一定要贴近群众,尊重群众习惯。

禁止通行

沐浴着霞光,我心情极好,哼着小曲,骑着电动车,到市防控指挥部上班。

很远便看到村里的卡口,一条粗大的木杆横在面前,两个戴着红袖章的老党员站在前面。

“不能乱跑哈,回去回去。”守在卡口的老党员爱国叔扯大了嗓门。

我把车头挂着的市防控指挥部工作证亮了亮。

“不行不行,中央发的证就没用,我们村有村里的规矩,不一视同仁严格管控,怎么创无疫村?”他粗声反问。

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证就没用?”真是无奈,我只好拨通村长电话,讲明我们在单位进出都要作测温,办公室都洒了药水消毒,染病的可能性极小。

解释了好半天,村长才被我说通。在他的安排下,我作好信息登记和温度检测,并拍胸口保证不乱跑,爱国叔才放行。

到了办公室,单位的老胡凑过来,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起几件事:

昨天山东那边捐了一批菜,他通知乡镇医院过来拿。有两个乡镇的车在卡口受阻,医院出有证明材料卡口也不认。他只好把菜调到其它乡镇。

指挥部的好几个厨房师傅是这附近垸的村民。今天早晨来上班,村里卡口也不放行。

“你们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。”守卡口的人说。

“厨师出不出来,我们吃什么?”老胡不无焦虑。

市中医院有个护士小张昨晚很晚下班,小区卡口不让进。

“我们有医护证明呀!”小张说。

“有证明也不行!”

医院只好联系一家宾馆让她住宿。

有个清洁工昨天准备到小区扫垃圾,在小区门口被巡逻人员拦住了:“回去回去,别瞎跑。”

清洁工却笑开了:“你说的哈,那我就不扫了呢。我还真有点累,正好休息一天。”

听了那几则故事,我们不禁哑然失笑。

我想:现在升级管控措施,出现了一些新问题。但在这特殊时期,都不能相互责怪。防疫是硬道理,只要能使疫情得到控制的办法就是好办法。一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逐个解决。   

20万+的点击量

随着疫情地发展,群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愈来愈强烈。

疫情信息发布,既要保护患者隐私,又要公开一部分信息,对市民起到警示作用。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。

我们和市融媒体中心的同志一起商量:制作一个疫情分布图,一个分布表格,做些文字警示,别搞得太复杂,让大家一看就明白。

市疾控中心的人都在一线,每增加一个报表,都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。

特别是这些年,随着城市的扩张,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区,这些新小区划归那些社区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还不清楚。

等把各项数据收齐、核实准确,窗外已是一片漆黑。

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把疫情速报发布出去后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当晚疫情速报就过了十万的点击量。到第二天上午,我打开手机一看点击量又过了二十万。就单条信息而言,这已创下了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点击量之最。

由此可见,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是那么的强烈。这也提醒我们:大疫当前,公共部门一定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。

“我订的菜怎么还没来”

防控形势愈来愈严峻,市里开始实行了最严格的封村(社区)、封湾组(小区)工作。

市里号召:所有党员、干部下沉到就近到村(社区)报到,听从村(社区)统一安排。

市民尽量宅在家。需要什么生活物资,由社区工作人员代购服务。

一早办公室里的电话铃此起彼伏:

“我是刘家巷社区的,怎么还没有收到菜呢?我前天就通过社区微信群下单啦!”

“我家的米快完啦,昨天下单的还没有来,快没米下锅啦。”

……

“这些天经常接到市民的电话,有时半夜就来电。”在办公室值班的小王抱怨。

我们调查了一个社区。群众不满意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人手不够。社区干部不多,尽管一些机关党员、干部充实进来了,但居家的市民需求量大,人手相对不足。二是由于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,现在一些超市供应链条也出现问题。

这一舆情也迅速反馈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。指挥部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对策,下达指令:强化干部责任,增强服务能力;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加大生活资料的保障;对弱势群体做好救助工作……

随着一系列工作的“做实做细”,接下来的日子里,群众反映突出的的问题悄然改观,满意度大大提高。 

此刻,窗外的风依然呼呼作响,风雨中偶尔有清脆的鸟鸣声传来。透过沉沉的雨幕,我深信: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,百花盛开的日子不会远的。

来源 | 武穴文联   仅作分享之用,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。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,请联系我们删除

整编 | 武穴市融媒体中心 


点赞

相关阅读

https://img.cjyun.org.cn/a/10107/202003/22016267fc53ee1cea4453fb23df0008.jpe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