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4日晚,武穴文曲戏《嬉蛙》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精彩上演。这是武穴文曲戏2009年入选省级非遗后,首次进京展演。
文曲戏《嬉蛙》由武穴市委市政府总策划,武穴本土剧作家范国清创作,湖北省艺术研究院一级导演孔德森编排,演员均来自武穴市文曲戏研究院。《嬉蛙》讲述了清光绪年间,江湖耍杂艺人蛙女以嬉蛙为生。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,被太平县令王大人和马秀才带入宫中嬉蛙,深受太后喜欢。一年冬天,王大人和马秀才为了取悦太后,不顾青蛙冬眠自然规律,用温水泡醒青蛙,逼蛙女嬉蛙,上演了一场冬天嬉蛙的闹剧。全剧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清新活沷的曲调,将晚清官员阿谀奉承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现场,记者看到,《嬉蛙》吸引近千名首都观众观演。此前,该剧在省内多次演出,受到观众好评。今年,《嬉蛙》入选全省10台优秀剧目,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“2019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”活动。武穴是文曲戏的发源地,最初称“调儿戏”“曲儿”和“文南词”,经历了走唱、高台椅坐、三角班、草台班和现代大舞台演出多个发展阶段。1960年,广济县(现武穴市)成立文曲戏剧团。2009年,文曲戏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剧团随之更名为武穴市文曲戏研究院。近年来,该院先后新编创作《草鞋老太爷》《渔鼓声声》《嬉蛙》等大型文曲戏剧目。2013年,武穴市被省政府批准为“文曲戏之乡”。